■“挺進新麗水 共富看變遷”特別報道
對“幸?!钡亩x,一千個人有一千個答案。
搬進嶄新的敬老院,享受到專業護理團隊的暖心服務,這是孤寡老人葉忠達的幸福。
送走堆滿垃圾的灰寮,迎來2000多平方米的健身公園,這是“廣場舞阿姨”吳琴的幸福。
靠著山溝溝里的300畝高品質生態大棚,每年能分到不少租金不說,城里來的觀光客還帶火了農家樂,這是后口自然村全體村民的幸福。
產業興旺、環境美麗、宜居宜業。如今,在慶元縣屏都街道菊水村和八二村的山間、田間,還有村民的心間,朵朵共富路上的幸?;▋赫嗬^綻放,沁人心脾,暖人心扉。
書寫有溫度有質感的民生答卷
莫道桑榆晚,為霞尚滿天。尊老敬賢,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。如何提高老年人,尤其是一輩子生活在山區的老年人“一個也不能少”地享受幸福美滿的晚年,始終讓慶元縣黨委政府朝斯夕斯,念茲在茲。
“現在敬老院的生活越來越好,有了空調、洗衣機,每頓吃健康餐,看病住院能報銷……”孤寡老人葉忠達退休后便住進了慶元縣菊水村的屏都中心敬老院。2016年11月,為了提升老人的晚年生活品質,屏都中心敬老院42名特困老人全部搬遷至慶元縣新建的公建民營敬老院“康馨家園”。
如今,已83歲高齡的葉忠達十分享受這里的生活——依山傍水的敬老院不僅環境相當優越,而且這里每6位老人就配有1位專職護理員,還與縣中醫院達成醫養結合的相關協議,老人的住院醫藥費全部由政府報銷。
老有所依,幼有所育。針對山區學前教育短板,當地投入1600萬元,按照省一級標準建設,在屏都改建成了一家公辦幼兒園,可以招收12個班360個孩子入學。9月3日,隨著這所幼兒園的開園,“山里娃”終于能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幼教資源?!熬账搴桶硕宓暮⒆佣伎梢跃徒雸@,家長們都特別開心?!逼炼冀值拦ぷ魅藛T介紹。
聚焦民生始終是屏都街道努力的方向。
屏都街道辦事處主任柳昌海算了筆賬:這些年來,街道把80%的財政撥款用于民生改善,僅2021年就完成各類民生項目投資近5500萬元。污水支管網改造、地質災害隱患點整治……在屏都,公共設施、文化教育、市政道路、社區服務等日益完善。
而隨著村容村貌的改善,屏都各村百姓的獲得感、幸福感日益提升。
以菊水村為例,自2016年以來,該村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,以打造生態、美麗環境為目標,完成菊水村農村污水管網建設,積極推進剿滅劣V類水工作,清理河道3000米,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。
近年來,菊水村更是深入推進美麗鄉村精品村建設,圍繞菊水湖、黨性教育基地,深入推進“美麗菊水”建設,先后完成了菊水湖周邊游步道建設,回龍A級景區村莊建設等項目,努力探索出了一條美麗鄉村、美麗環境、美麗人文、美麗經濟、美麗黨建和美好生活互促共進的“鄉村振興”之路。
技能型干部成鄉村振興“主力軍”
打造為民解憂的技能型干部,讓干部成為群眾貼心人。
慶元于2004年提出建設技能型鄉鎮政府,著力培育技能型鄉鎮干部。那之后,屏都街道干部通過積極轉型,從曾經的農技專家,搖身一變成為為民解憂的行家里手,建房子怎么批?山村百姓生病怎么辦?孩子就學專業怎么報?都成了干部們需要去學習研究的課題。
而當這些技能被掌握之后,干部們突然發現,他們成為了群眾的貼心人。
2014年4月9日,屏都綜合新區慶元污水處理二期(菊水)區塊土地丈量工作全面開展,丈量第一天,大量村民在駐村干部的號召下來到現場,僅用一天時間就完成了102戶共計128畝土地的丈量。到場的村民紛紛表示,駐村干部跟他們就像一家人。
僅用1天時間完成菊水工業園區擴園106畝土地分戶丈量,不到20天時間完成龍慶高速連接線“慶元大道”500余畝土地分戶丈量……解民憂則得民心,得民心則工作順,技能干部成為菊水村順利推進政策處理,開展征遷工作的重要基石。
為了讓干部們在各類知識技能中更有針對性,2021年,慶元還特意通過數字化賦能,推出了“駐村技能小管家”,該系統整合了駐村干部必備的產業技能、新媒體技能等“六大技能”,歸納了基層事務中的常見問題,干部們可隨時查詢、學習。
“常學常新,干部的技能只有不斷更新,才能跟得上潮流?!逼炼冀值腊硕妩h支部書記楊榮蓮對于建設技能型鄉鎮政府帶給村莊的改變感觸頗深。她回憶,上世紀70年代,八二村大力發展畜牧業之時,有村民在未取得合法建設手續的情況下,私自在路邊搭建灰寮、豬圈等,以致嚴重影響了周邊環境。即便多年來,村干部不斷做村民工作,但他們就是遲遲不愿拆除。
直到村干部參加了溝通培訓班,學習了大量與人溝通的技巧后,最終通過逐戶的不懈溝通,這一拖延了40余年的遺留問題才得到圓滿解決?!巴ㄟ^這件事,不僅村里的環境有了很大改善,村干部也更加明白了學無止境的道理?!睏顦s蓮說道。
依托技能型政府實訓基地,屏都街道首創的技能服務日活動,已累計服務群眾1.3萬余人次,一批批年輕干部握緊了手中的“接力棒”,在服務群眾的過程中成長起來。
聚焦產業發展托起“村民共富夢”
鄉村振興,基礎在產業。
盛夏時節造訪菊水村后口自然村,能看到錯落有致的300畝高品質生態大棚里,紅艷艷的番茄、紅美人柑桔掛滿枝頭,而僅此一個項目就可實現年收益500萬元,增加農戶每畝年租金收入達近千元。
菊水村擁有優質的資源稟賦,除特色果蔬外,目前,當地已形成年生產百萬段香菇的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基地,并通過硬化竹林便道,實現了毛竹高產高銷,毛竹產業得到了有效壯大。
除了擴大農特產品生產規模外,在“農旅融合”大發展的背景下,菊水村還創新發展思路,通過觀光攝影、采摘體驗、試燒試吃、產品深加工等高附加值配套產業,在吸引八方來客的同時,實現農業轉型、農民增收、農村發展。
2021年,該村就累計接待游客5萬余人次,民宿、農家樂經營性收入突破百萬元。
而在八二村,為克服村集體經濟底子薄、基礎條件差的狀況,近年來,該村也是通過打好“生態牌”“土地牌”“物業牌”,持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,促進農民增收。不僅集中流轉閑置土地183畝開發文旅項目,而且抓住土地征收的政策機遇,興建了集體安置小區和專業市場,并集資280萬元建設了農貿市場,當年就實現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近28萬元。
民生設施越來越完善,鄉村干部越來越貼心,產業發展越來越紅火,屏都街道這兩個村的悄然變化令人欣喜,而當地百姓臉上洋溢的笑容也似乎在告訴我們: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呢。
分享至 |